7月21日,細雨晶瑩,空氣潔凈,筆者再次來到趙星耀老人家中。
趙星耀,88歲,西平縣楊莊鄉儀封北街村7組人。歷史、傳統文化研究推廣者,封人見圣傳承人。
著有《西平縣儀封古村落的申請報告》《儀封鎮戲曲起源發展的調查》《儀封三橋的真實考證》《千年文明古鎮的起落》《論儀封孔子圣林之威》《儀封故事》《西平儀封共產黨員趙捷三》《好縣長》《真誠的革命者》《航浪尖》等多部文稿及長達77頁的“為黨成立100周年獻禮”特寫文稿。
其母陳三妮長達22年的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聯絡員的人生歷程更是成了趙老一生的榜樣、傳奇和驕傲。
2019年起,筆者多次拜訪趙老,據其事跡發表了《西平八旬翁為家鄉傳統文化寫贊歌》《西平縣86歲老人手寫76頁文稿獻禮建黨100周年》《陳三妮堅持做地下聯絡員22年》《探訪孔子辦學圣地品味西平厚重文化》等多篇新聞報道。
當日上午,知筆者來訪,趙老拄雙拐,冒雨相迎,精神矍鑠。
言談中,趙老思路清晰,又講起王三官問孔子的故事:公元前491年春,儀封鎮孩童王三官指著村邊的松柏問孔子:“它為啥冬天不落葉?”孔子說松柏內長得結實、耐寒。王三官又問,“竹子內空,為啥冬天也不落葉?”孔子不能答。王三官又問,“鵝的叫聲為啥那么大?”孔子說因為鵝的脖子長。王三官接著問,“青蛙脖子短,為啥叫聲那么大?”孔子深思良久答不上來,對弟子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后生可畏矣!”
趙老講,孔子在儀封講學時,儀封弟子孫子蕭問孔子,“什么最高什么最厚?什么最親什么最近?什么最香什么最臭?”孔子答道,“天高地厚;父母最親父母最近;饑了糠香,飽了肴臭。”
談起母親陳三妮長達22年的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聯絡員的人生歷程。
趙老說,2005年老娘臨終時把他和二妹三妹叫到跟前說:“我這一輩子踏踏實實為革命奮斗了20多年,沒有出現過半分差錯。這是我驕傲的地方……。”
趙老追憶:從1927年到1949年,母親陳三妮作為黨的地下組織聯絡員,為黨和人民辦了很多事兒,傳遞情報,救助傷員,始終生活在狂風浪尖上。
1947年12月,西平祝王寨和金剛寺戰役期間,重傷員被安置在陳三妮家,由陳負責參與護理。當月27日中午,儀封區委書記魏芳亭送來一位危重傷員對陳三妮說,“嫂子,這個是二號(或三號)首長,失血過多,必須在午夜前送到后方醫院,國民黨在路上設了很多卡,這就要看嫂子你的本事了”。“放心吧,保證完成任務。”陳三妮堅定地說。隨后套好馬車便上了路。其間與敵斗智斗勇,直走、迂回穿插200多里,終于提前把首長送到了扶溝(音)小學的戰地醫院。
陳賡司令員聞此喜訊后,感慨寫道:直走60里,繞道180;經過三檢站,安全送到家;人說女中魁,一點也不差。
魏芳亭在陳賡司令員文后寫了一句話:陳三妮實為黨外的布爾什維克。
筆者問趙老有什么需要沒,趙星耀老人說,“我老母親一生開朗,無欲無求,至2005年去世活了100歲,沒有麻煩過黨和政府。我今年也88啦。去年不小心又摔了一跤,腿動了手術,動動靠雙拐。但我兒女孝順,老伴也對我照顧得好,雖然經濟不寬裕,但也有吃有穿,就不麻煩黨和政府了。”(馮占華)
關鍵詞: ?西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