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是幾歲?
《論語·為政》中說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而立之年指的是30歲。其實“而”是一個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說“而立之年”,則無所承接。因此,離開“三十”,把“而立”單獨用則很牽強,不如“當立之年”好。
三十而立,一般指的是30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應承受的責任,并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后,要有一種自覺的或者是有相對覺解的意識,和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
60歲70歲80歲90歲都叫什么壽?
60歲稱為花甲之壽,70歲稱為古稀之壽,80歲稱為耄耋之壽。這些稱謂既彰顯了年齡的階段性,又體現了壽星的福氣與尊榮。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年齡稱謂:
60歲:還鄉之年、杖鄉之年、平頭甲子。
70歲:懸車之年、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90歲:鮐背之壽。
100歲:期頤之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