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住瓊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建議支持海南自貿港打造“兩個總部基地”,賦予海南更大對外投資管理權,擴大“新增境外直接投資取得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實施范圍,鼓勵和支持央企將面向東南亞的投資總部設在海南,支持海南“兩個總部基地”建設。
“兩個總部基地”建設,是指海南加快打造中國企業進入東盟的總部基地和東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長期以來,海南與東盟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伴隨著RCEP規則的正式生效,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的海南與東盟在經貿領域互相吸引,務實合作,已經為“兩個總部基地”的建設創造了機遇。
農產品、機電產品、原材料……海口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海南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752.4億元,大幅增長74.6%,東盟已經成為海南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貿易合作不斷擴大,合作內容持續加深。202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的總部基地和東南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錨定方向,精準發力。在去年底召開的海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海南省委明確提出,“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區位優勢、政策優勢,打造中國企業進入東盟的總部基地和東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的決策部署。
“打造‘兩個總部基地’,超越了企業層面、項目層面、‘引進來’層面,是區域層面、制度層面、雙循環層面的戰略舉措。”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說。
海南的發展實踐已然展開。今年2月,海南經貿團組先后赴印尼、越南等東盟國家,廣泛開展經貿交流,宣介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與投資機遇,獲得了當地政府與企業的熱情歡迎。在印尼舉辦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推介會上,海南與印尼進行了13個合作項目的簽約,涉及國際航線開通、椰子采購、天然橡膠原料采購、設廠投資、跨境電商等方面,簽約金額近35億元人民幣;在越南舉辦的推介會上,35個中越企業共簽約了19個合作項目,涉及咖啡豆、果蔬干、金屬、汽車、橡膠、鋼材等采購項目以及游客雙向輸出、投資設廠等方面,簽約金額超過34億元人民幣。
“這次來印尼收獲很大,通過推介會等渠道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會持續擴大和印尼的合作。”在印尼見證項目簽約的海南春光集團董事長黃春光直言,他對繼續與東盟國家進行合作充滿期待。
火船集團是印尼最大的咖啡企業。基于看好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與發展前景,該企業于今年2月與海墾熱作集團簽訂咖啡項目合作協議,并決定攜旗下咖啡、食品品牌參展今年4月即將于海口舉辦的第三屆消博會。下一步,該企業還計劃在海南建設咖啡工廠,從事貿易結算、產品代加工等業務,并參與到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驛站建設等多領域,與海南深度合作。
“自貿港的政策優勢對包括我們在內的諸多東南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有著積極意義。在自貿港的政策下,跨國公司可以得到相應的稅收優惠,企稅與員工個稅的減少,對于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有很大的幫助。”火船咖啡CEO吳志成坦言,以前海南在外界眼里更傾向于一個旅游目的地,而現在的海南更像是一個開放的貿易基地,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能吸引更多的東盟乃至全球企業來到海南投資。“未來我們會考慮把在上海的總部搬到海南,并利用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拓展一攬子的合作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招商引資,深化合作,海南也在完善對應“兩個總部基地”的政策與制度安排。就在本月初,海南制定的《支持“兩個總部基地”建設的核心政策舉措》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舉措》全文共計15條具體內容,提出對東南亞等境外國家與地區投資的外資企業與員工享受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15%優惠政策,同時將支持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和地區企業享受部分商品進口“零關稅”政策與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對東南亞等境外國家與地區實施更加自由便利的免簽入境、航空運輸以及資金流動等,預計將進一步釋放海南與東盟之間的經貿合作潛力,推動兩地發展共贏。
“今年以來,很多全球知名企業同我們聯系,提出來海南考察,其中便不乏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國家的來訪企業。”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期待在‘兩個總部基地’建設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有更多東盟企業來到海南,共享自貿港發展成果,共享海南開放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