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宣化區大力發展“農旅+文化+科技”現代鄉村旅游業,以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為根脈,深度挖掘農業多種功能,開發出一批精品線路,推出一批特色美食,打造出一批中華老字號,打造集農業休閑、生態游憩、鄉村樂活、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詩意田園“升級版”
近年來,宣化區充分發揮農村生態資源優勢,按照“生態循環、融合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農旅+文化+科技”現代鄉村旅游業,打造集農業休閑、生態游憩、鄉村樂活、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詩意田園“升級版”。
與自然共生 發展有機農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秋意漸濃,漫步于精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各色花兒爭相開放,一排排暖棚上繪制了一幅幅豐收圖畫,一面面文化墻上書寫著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在這里,有最先進的農業技術,也有最質樸的田間風光,農耕文化與現代科技交匯,奏出一曲“健康、生態、自然”的交響樂。
精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宣化區趙川鎮,是張家口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22年12月入選張家口市第一批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該公司堅持以有機農業為發展核心,在全方位推進智能化、規模化、創新型園區建設的基礎上,大力延伸和發展有機農業產業鏈,為實現有機蔬菜種植、生態觀光、康養、科教研學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園區夯實了基礎。
這里都是有機蔬菜。通過作物種類品種的選擇、輪作、間作套種,打造出科學、和諧、自然的“生態小環境”:荷花池里荷花含苞待放,水中鯉魚、甲魚悠閑游弋,魚類以殘枝枯葉為食,糞便又成為肥料,幫助荷花茁壯成長;果樹林下,雞群、鵝群以林下雜草為食,糞便會被運走加工成為肥料,回到這里滋養樹木……農牧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可見一斑。
從2016年至今,每年公司送檢的有機蔬菜全部通過國家專業機構認證,有機蔬菜年產量達30萬斤以上,品種達70多個,每年為北京專供有機蔬菜10多萬斤,并以會員、超市特供、直營店、抖音線上會員等形式,為眾多消費者提供了美味與健康并重的有機蔬菜,收獲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以綠色賦能 業態多元化
金秋田園收獲忙。在宣化區塔兒村鄉窯子頭村的田園綜合體旅游景區內,小朋友們在爭先恐后地挖“寶”;游人在葡萄、山楂等各種果蔬采摘園里忙活不停,感受收獲的快樂。
“以前,我們村的土地大都是‘靠天收’。”窯子頭村黨支部書記魏正泉說。為推進荒坡地等低產田改造,窯子頭村把村民集中連片土地和村里的荒地“打包”進行招商,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以特色種植、農事體驗和觀光旅游等為主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農業生產和發展旅游相互促進。
“建設之初,我們請專家對土地墑情進行檢測并改良,種植適宜的果樹品種,建起了蔬菜大棚。針對那些不適宜種植的土地,順勢而為建起養殖場、動物園、魚塘等,發展起綠色循環農業。”田園綜合體旅游景區的假日綠島歡樂農場負責人劉愛東說。
隨著當地鄉村旅游休閑觀光區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窯子頭村逐步探索出一條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農旅融合致富路。通過產業項目入股、提供就業崗位等多項措施,田園綜合體旅游景區為村民增收致富開辟出更多途徑。“在家門口的景區打工一年就入賬好幾萬元,流轉十幾畝土地還有收入。”第一批到景區打工的村民魏海龍如今已經成為一名特色種植區的經理。
從田園綜合體旅游景區驅車出來,沿著洋河濕地的濱河大道一路向東,一條綠色農業產業帶沿洋河一路鋪開:現代葡萄產業園、林果基地、張雜谷智慧園區……在這里,不止窯子頭村,農業綜合體項目和觀光采摘園猶如雨后春筍,給古城宣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塞外山村逐步踏上了農旅融合的新路子。
農業+旅游 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宣化區以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為根脈,深度挖掘農業多種功能,開發出一批精品線路,推出一批特色美食,打造出一批中華老字號,不斷豐富休閑農業的消費場景。
今年,宣化區積極構建“點線面”結合的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格局,持續釋放鄉村消費潛能,即將上線2條旅游專線,其中一條專線單程12公里,途經蓮花葡萄小鎮—清遠樓—大新門—冰雪大世界4個旅游景點;另一條旅游專線單程20公里,直達假日綠島景區。截至目前,2條旅游專線均已完工,這些線路以田園賞景、農事體驗、鄉土美食、民俗風情、親子研學為內容,拓展農業文化傳承、涵養生態、農業科普等功能,帶領游客“云游”鄉村美景,發現鄉村好物,體驗詩和遠方,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不久的將來,和美鄉村新風貌、農耕文化新風尚、休閑農業新發展,在這里定會成為現實。(通訊員 閆宗春 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