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定義“穩健理財”?
資管新規實施后,理財產品開始有凈值波動,穩健理財失去了統一的錨,行業各參與方對“穩健”二字的理解就有了差異。這種認知偏差所隱藏的風險,隨時都可能爆發。去年底,那些被包裝成穩健理財的銀行理財產品和短債基金,出現大面積凈值回撤,就誘發了投資者恐慌性贖回和高烈度的客戶投訴。穩健”其實是個很主觀的詞。事實上,穩健理財的含義是什么,一直以來都沒有統一的標準。
在產品打破剛兌前,穩健理財可以大致歸納為“無風險、收益確定、期限固定”。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后,穩健理財的概念變得模糊,甚至連產品最基本的風險、收益和期限這三方面都很難清晰界定。
1.風險方面,部分投資者仍然堅持穩健理財不能有任何虧損。
2.收益方面,現在的產品收益,大都只是展示產品歷史過往收益,并不代表投資者未來實際能夠拿到的收益。
3.期限方面,剛兌時代除了現金管理類產品,其他產品基本都有封閉期限。
穩健型理財產品是什么意思?
穩健型理財產品是指該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本金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適合抗風險能力較弱的投資者進行購買。
目前,理財產品除了穩健型以外,還有謹慎型、平衡型、進取型和激進型。
其中,謹慎型的理財產品和穩健型的理財產品一樣,都適合抗風險能力較弱的投資者進行購買,平衡型、進取型和激進型的理財產品則適合抗風險能力較強的投資者進行購買。
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謹慎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還是激進型的理財產品,只要它的產品說明書上沒有說明是保本的,那么就具有本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