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曌讀音是zhào,它是女皇武則天創造的文字,武則天稱帝之后,為了彰顯自己的獨一無二,她絞盡腦汁為自己取了這樣一個字。曌字從字形上看就是日月當空,寓意著武則天稱帝的恩澤和光芒普照天下黎明百姓。所以后來人們也習慣稱武則天為武曌。
武則天登基稱帝的時候已經六十七歲,有一日她心血來潮,想要給自己取個獨一無二又十分吉利的名字。于是就像天下人張榜。這個時候一個少林寺的燒火僧路過張榜處,這個小和尚并不識字,他只認識自己的發號明空二字。當時他想要上茅廁,就隨手撕下了皇榜。結果明空就被侍衛給抓起來了。
2、當明空被帶到武則天的面前的時候,他還是一臉無辜跟懵懵的狀態。他大字不識幾個,又如何能夠替武則天想出什么吉利的名字呢?這個時候明空也只能硬著頭皮來了,于是他在紙上歪歪扭扭的寫下了自己唯一會寫的兩個字,明空。
3、誰曾想武則天看到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樣子,竟如醍醐灌頂一般,她將重金賞賜給了明空。武則天覺得日月當空的“曌”字,很能形象又生動的表現出自己稱帝之后的格局跟地位,于是她便為自己改名為武曌。
建筑特征
無字碑是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鑿而成的是中國歷代群碑中的巨制,給人以凝重厚實,渾然一體的美感。碑額未題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條螭龍,巧妙地纏繞在一起,鱗甲分明,筋骨裸露,靜中寓動,生氣勃勃。
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各有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線刻而成,龍騰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或稱獅馬相斗圖),其馬屈蹄俯首,溫順可愛;雄獅則昂首怒目,十分威嚴。
碑上還有許多花草紋飾,線條精細流暢,因而這座無字碑歷來聞名遐邇。
據有關史書記載,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選址、設計以及營建,都是在武則天直接指導下進行的。
作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無字碑也很有可能是當時樹立的。又從無字碑與述圣紀碑相互對應來看,很可能兩碑是同時樹起的。
“無字碑”雖未刻錄任何文字,但形制、紋飾已表達或者遠遠超過了文字所能表達的更為深層的政治社會含義。
碑上用一些藝術符號,比如用碑石超常規的巨大體量,用螭首方趺超越古今的奇特形制,用專屬皇帝的九尊龍紋來表明武則天的政治地位,這或許正是武則天或者唐中宗的明智之舉,故而使“無字碑”得以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