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鉀主要用于高氨所致的肝性腦病,嚴重肝功能不全,與抗癲癇藥合用治療小發作和精神運動性發作,對低血鉀癥患者尤為適宜。臨床上常與谷氨酸混合使用。谷氨酸鉀由靜脈滴注進入血液后,谷氨酸即進入三羧酸循環,在ATP供能的情況下與體內氨結合成無毒的谷氨酰胺,使血氨降低,從而改善肝性腦病的癥狀,有利于肝性腦病的恢復。同時,鉀離子可補充血鉀的不足,糾正低鉀血癥。此外,谷氨酸鉀呈堿性,還可用于代謝性酸中毒癥。
谷氨酸鉀和其他藥相配有什么作用?
1.谷氨酸鉀在治療肝性腦病時與精氨酸同時應用可加強療效,有利于血氨的降低及癥狀的改善。
2.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尤其是具有較明顯鹽皮質激素作用者)、腎上腺鹽皮質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上述藥物因能促進尿鉀排泄,與谷氨酸鉀合用時可降低谷氨酸鉀補鉀療效。
3.谷氨酸鉀與庫存血(庫存10天以下含鉀30mmol/L,庫存10天以上含鉀65mmol/L)、含鉀藥物和保鉀利尿藥合用時,發生高鉀血癥的機會增多,尤其是有腎功能損害者。
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環孢素A能抑制醛固酮分泌,使尿鉀排泄減少,故與谷氨酸鉀合用時易發生高鉀血癥。
5.肝素能抑制醛固酮的合成,使尿鉀排泄減少,與谷氨酸鉀合用時易發生高鉀血癥。另外,胃腸道出血機會也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