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為實現脫貧人口就地就近就業、穩定增加農村低收入家庭收入,今年以來,信陽市羊山新區彭家灣鄉結合本地實際,大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解決了部分因缺知識、缺技能、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外出務工等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堅持把公益性崗位與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為民服務等工作結合起來,制定《公益性崗位管理實施細則》,不斷優化和管理,增強群眾增收穩定性和長效性。
按需設崗,合理開發。以各村(居)為單位,經村(居)“兩委”會議研究,重點關注脫貧人口、農村低保家庭成員、殘疾人以及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就業困難群體,科學合理設置公益性崗位,最終確定上崗人員名單,并進行崗前培訓和簽訂勞務協議。根據實際需求,開展摸底排查,積極開發符合村情的公益性崗位,幫助脫貧人員就近就業。充分調動脫貧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實現由“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幫扶的轉變。
強化引導,規范程序。按照《公益性崗位管理實施細則》,嚴格上崗程序,經村(居)“兩委”干部核查、公示,報鄉級審核備案后,方可上崗。建立公益性崗位人員信息登記臺賬,不定期對鄉公益性崗位開展摸排、清理、整頓工作,保證在崗人員的真實性、準確性,確保把這項為民實事辦實、辦好。
嚴格監督,保障成效。強化日常監管職責,落實公益性崗位動態管理。將履職情況作為公益性崗位人員考核管理依據,增強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目前,彭家灣鄉各村(居)已重點開發環衛保潔、綠化管護、秸稈禁燒等崗位167個,幫助100余位脫貧戶、監測戶成功實現家門口就業,年人均增收達1萬余元。(郝昱瑋 彭瑩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