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8日訊(記者 曹中原)9月7-8日,2023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在鄭州舉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敏出席論壇并致辭。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何雄、鄭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長熊軍、芝商所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負責人拉塞爾·貝蒂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
方星海在致辭時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近年來,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期貨業務模式日益豐富、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作用日益增強。在服務資源配置與宏觀調控方面,期貨市場交易高效規范、公開公正,期貨價格具有預期性、連續性、公開性和權威性特征,有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提升宏觀經濟運行評估和調控的精準度。在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期貨市場產品創新緊跟現代產業發展趨勢,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間產品期貨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工業硅、碳酸鋰等新能源領域基礎材料品種陸續上市,有利于鞏固產業國際競爭地位、服務制造強國建設、增強綠色低碳行業發展新優勢。在服務農業強國建設方面,期貨市場已上市42個涉農期貨期權產品,依托“保險+期貨”“商儲無憂”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服務模式,降低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面臨的市場風險,在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棉油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
他指出,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建設的應有之義。我國作為制造、貿易和消費大國,已經深度融入國際經濟貿易體系,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環節,應該也必須在國際貿易中形成與規模相匹配的定價影響力。期貨市場能夠匯集參與各方信息,有助于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價格形成優勢,促進實體企業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近年來,期貨市場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的囑托,加快推進自身對外開放、深化功能作用發揮,取得了明顯進展。制度型開放格局初步形成,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國際價格影響力顯著提升。
(資料圖片)
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方星海表示,期貨行業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堅定開放的決心和信心,穩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升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在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應有作用。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優化開放型品種業務布局。抓住國際期貨市場變化的有利機遇,推出更多特定品種,穩步拓寬QFII/RQFII的投資范圍,不斷深化交易所跨境業務合作,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積極探索更加多元化的開放路徑。
二是優化完善開放條件下的制度規則,積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建立起與國際接軌并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開放型制度體系,持續改善和穩定市場預期,為境外客戶參與中國期貨市場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環境。
三是加強跨境監管與合作,促進雙邊及多邊交流對話和監管協作,進一步強化開放條件下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對期貨市場跨境交易行為和資本流動的監測和分析研判,著力維護期貨市場整體安全平穩運行。
方星海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但也面臨國內需求不足、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等困難挑戰,我們要牢記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初心使命,不斷豐富產品工具供給,持續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加強一線監管,穩步擴大對外開放,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發展之路,更好發揮期貨市場功能作用,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張敏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期貨市場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推動期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深入推進實施鄭州商品交易所優勢再造,集聚省內金融資源、產業資源,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衍生品交易所和大宗商品定價中心。目前,鄭商所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提升,國際價格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成功舉辦6屆,已成為賦能河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希望大家一如既往關心鄭商所改革創新發展,也歡迎各界朋友走進河南、投資河南、深耕河南,共享河南發展機遇,攜手開創美好未來。
何雄表示,鄭州是新中國期貨市場的發源地,今年以來,省市兩級政府高度重視期貨市場的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優勢再造的意見》《關于支持期貨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期貨+”戰略的實施意見》,從多個維度支持期貨業高質量發展。今后一個時期,鄭州市將瞄準提升期貨創新能力、輻射服務能力和“鄭州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打造大宗商品定價中心目標,從四個方向發力:實施鄭州商品交易所優勢再造,全面實施“期貨+”戰略,加快期貨產業園建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據了解,目前,鄭州商品交易所共上市31個商品期貨期權,覆蓋糧、棉、油、糖、果、農資、能源、化工、紡織、冶金、建材等多個國民經濟重要領域。2023年前8個月,鄭商所累計成交量約25億手,同比增長64%,根據FIA數據,上半年鄭商所成交量全球排名上升至第6位;日均持倉量1761萬手,同比增長71%,產業客戶日均持倉量同比增長66%,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基礎進一步夯實。PTA、棉花、白糖、菜籽粕等品種功能有效發揮,為產業鏈企業提供有效價格信號和風險管理工具,為政府宏觀管理部門提供價格參考;目前,國內99%的PTA、80%的棉花現貨貿易按照“期貨價格+升貼水”的主流方式進行定價,提升了產業鏈黏性,暢通了產業鏈供應鏈循環。
熊軍在致辭時表示,在中國證監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鄭州商品交易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建設要求,立足我國國情市情,借鑒國際最佳實踐,持續加大產品、業務、服務與制度供給,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期貨力量。
一是持續豐富特色產品供給。扎根我國產業門類多、產業鏈長、市場規模大等特點,進一步加大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產品工具創新。穩步推進純堿等6個商品期權上市,扎實做好PX、燒堿等期貨期權上市準備,深化丙烯等已立項品種研發,加快形成中間產品集聚優勢。推進綠色低碳、商品指數、天氣、物流等新型衍生品研發。深化PTA、棉花、甲醇等樞紐性品種培育。
二是著力推動特色業務創新。有序推進新年度“保險+期貨”項目實施,探索建立穩定的財政資金支持機制,推動形成各級政府、涉農主體、金融機構等共同參與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穩步推進“商儲無憂”項目試點,爭取將其納入化肥商業儲備政策體系。持續優化和拓展場外業務,通過期現聯動助力現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穩步實施產業服務三年行動專項計劃,推動更多產業客戶參與。持續優化組合保證金業務和豐富擔保品類型,服務客戶更加高效地管理風險。
三是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貫徹落實期貨和衍生品法,穩步擴大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雙向開放。不斷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持續提高PTA、菜籽油等品種市場開放深度,進一步提升QFII/RQFII參與質量。扎實做好BPI指數、國際原糖等期貨品種研發,穩步推進甲醇期貨及期權國際化。不斷拓展與境外市場的交流合作,加強跨市場風險防范,促進不同市場間信息互通和共享。
拉塞爾·貝蒂在論壇上表示,芝商所的產品創新不僅與全球經濟的實際需求密切相關,也與中國經濟的實際需求息息相關。隨著中國國內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和進一步開放,芝商所致力于與中國市場參與者合作,探索和挖掘中國衍生品市場長期增長的潛力。芝商所將繼續在服務中國經濟的實際需求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8日上午的主論壇主題演講環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名譽教授托馬斯·薩金特,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安青松,分別就“世界經濟增長與全球多邊合作”“中國經濟發展展望:迎接綠色金融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期貨市場,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了分享和發言。